461、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求全订)



        能任职天庭的官职,那么意味着白贵绝不是什么恶徒。

        这就是天庭的威望所在。

        如果说大唐是人间王朝的正朔,那么天庭更是无可替代。

        不过袁天罡纵使惊诧,但只是失色了一会,脸上立刻恢复了以往的恬淡,“白拾遗,是贫道对你稍有误会,师不贤,弟子非不仁。瞽叟、舜可见一斑也。”

        他现在既然已经看出了白贵的“真身”,那么白贵必然也知道郑道士是异类,结合先前白贵对他的回话,他可判断两人应不是多么和睦。所以这般看似有些许分间师徒二人的话,亦能从口中道出,不至于得罪了白贵。

        瞽叟,舜生父。瞽叟娶了后妻之后,生了儿子象。瞽叟喜欢后妻,所以常常想着杀死舜。而舜年二十以孝闻,不失孝道。于是舜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行天子事。未曾因瞽叟欲杀他的事情,而怪罪瞽叟。

        瞽叟,是恶人。舜是大贤。瞽叟生舜,则代表长辈的恶,不一定会传到后辈身上。

        “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二十以孝闻……”——《史记·五帝本纪》。

        闻弦琴而知雅意。

        白贵善读史书,瞽叟杀舜也是《尚书·尧典》中的篇章,这点他还是了然的。而袁天罡这么急着转变态度,他亦从中品出了一些事情。

        他刚得人曹玉旨,这件事被袁天罡看了出来。

        虽然他的昆仑镜最善遮掩踪迹,但玉旨承的是天庭气运,他亦不好以昆仑镜遮掩人曹玉旨。所以这件事,被善相术的袁天罡看了出来。

        “郑师虽是异类,  但此次祈雨,  可见……亦不失仁善。”

        白贵呷了一口茶汤,  沉吟稍许,回道。

        在袁天罡入府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  他就知道,袁天罡看出了郑道士的本相是羊妖。袁天罡的相术,  可比他的望气术更高明。

        如今袁天罡看出了他的“真身”,  他再故意隐瞒,  就没有必要了。

        两人非敌,反倒是同朝为官的同僚。

        君子,  和而不群。

        “白拾遗既知此事,是我多言了。”

        袁天罡见白贵开诚布公,这是将他当做朋友对待的态度,  脸上挂上了笑容。

        换做他人,  他断不会如此。

        但白贵的身份不同,  可是天庭的官。他这个大唐的国师,  钦天台的台正,亦不敢生小觑之心。

        “这是我叔父钓的一尾锦鲤,  就送予左拾遗了。”

        “算是此次拜门的随手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