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墨镜的用途



    “这里是操场。”

    “学校一共有3个11人制球场,以及十余个五人制、七人制小球场。”

    “这里是教学楼,孩子们在教室里接受文化教育。”

    “这是食堂。我们请了华超的营养师,来给孩子们进行营养配比。”

    赵老板见何蔚眼神转向哪,就赶紧向他介绍。

    一行三人绕着学校走了一圈。

    有不少老师自告奋勇想来陪同。

    然而赵老板察言观色,知道何蔚不太喜欢排场。

    何蔚对学校硬件不置可否。

    他在操场旁边站定,远远看着一帮半大小子训练。

    据王宇说,何蔚成名之后,他们有不少大学同学都辍学去了足校。

    不过原城足校主要面向未成年人,倒是没看到同学的身影。

    其实,普通人想要走上职业道路,主要有两个选项。

    第一,是从小进入足校,大部分足校都和当地职业队有关系,表现好的话能够帮忙推荐入队。

    第二,直接去职业队青训试训。就像何蔚最开始加入博尔顿时那样。

    其中第二种方法比较困难,要求你必须有过人的水平或者身体素质。

    对于十**岁的成年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直接试训通过的概率很低。

    因此只能找些足校培养一段时间。

    不过,大概率仍然是浪费时间。

    接受职业训练的黄金年龄不会超过16岁。

    16岁之后,大部分球员的位置、基本踢法就已经确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身体素质和比赛经验进步外,其实已经定型了。

    何蔚带着墨镜,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足校中的孩子们,数值明显远高于平均水平!

    何蔚已经发现,在墨镜显示的数值中,孩子一般远高于成年人。

    而老年人几乎都是个位数。

    难道墨镜显示的是足球水平?

    他很快推翻了自己的猜想。

    何蔚不是没有拿墨镜看过自己队友,数值参差不齐。

    最高的还是小将菲瑙。

    何蔚观察着操场上的训练,面色逐渐冰冷。

    “赵校长,这个老师,有职业背景么?”

    赵校长看了眼,挠挠头道:

    “陈老师是正经体校毕业的,系统学习过足球。”

    “不过他刚毕业就来的我们这,没有上过职业赛场。”

    何蔚一眼就看出来,那陈老师的训练完全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自己的设计。

    不是说照本宣科完全不对。

    陈老师训练的强度、方式完全是从书本上抄来的。

    没有根据孩子们的适应情况制定新的训练计划。

    对于陈老师千篇一律的训练,孩子们早就适应了。

    别说强度根本不够,就连几种基础战术配合,也早就烂熟于心。

    陈老师还对自己训练的有效沾沾自喜。

    球员不是机器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