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端正态度的过程:和市场部的交集
这一章前半段描写工作问题细节枯燥杂乱;后半段会好一点...
我的一位美国老板曾经教育我:只要这件事和咱部门在逻辑上稍微沾一点点边,那其他部门不干时咱就都可以接过来把他做好。首先我们可以让管理层看到我们解决问题的责任心和能力,最最最最次了也总比别的部门干烂了再甩给咱收尾强吧?我心里很信服那个美国人,所以很坚定的执行这个原则。
但是在工作中也经常听到朋友吐槽他的老板:我们领导就是个缺心眼,太软弱了,一开会就怂,其他部门不干的垃圾活都被他敛回来拍到我们头上去干!当时那些吐槽的哥们都是我的前辈比我高一两级,我尊重他们,所以心里就总有个坎生怕自己以后成为那种被人鄙视的领导。
...
开完这个物资的会回到办公室,按优先级的话肯定是先解决3亿发票入账的事情,事关审计。我在白板上把补单子的逻辑节点画出来...不爽是不爽,问题终归是要解决的,这个心态我倒是放的挺平和。
把几个相关工作的主管叫来本以为安排工作很简单:计划补个需求单子找销售部签字,采购把原材订单做了,计划再找销售部签个取消单,采购找物资把项目原材入库改成库存...可真做起来的时候发现引出了更多的问题。
1,项目需求单+设计清单:需要找物资创建物料编码。每台设备平均是3000种不同的零件;
2,根据物料编码,对应所需的原材编码;(每台设备所需要的物料都是不完全一样的,客户定制的)
3,所有这些物料编码需要和那3亿发票的物料清单逐一对应,更关键的是要按照设备清单分成150份,比例还不能错。比如某种主材(零件号001)每台设备要10根,那需要手动从这3亿发票的物料清单(集团总部随手瞎编的)去找到这10*150=1500根,然后按每台设备逐一对应上才能做订单;
4,根据订单做收货入库...所以可以想象一下工作量,3000种零件(总计12000件),150台设备...这是多少种排列组合?就像上面的例子,001这个零件号咱编的项目清单一共需要1500根,可是找到最后集团拍脑门瞎编的发货清单里只有1200根,那时不是就要换一批设计方案重新核对?
5,啰嗦一句,就算数量都对上了,但是重量呢...比如好不容易把每台设备的件数都对齐了,但是把单件总量加在一起,和实际重量差了两吨...那和发票上的金额重量对不上也不行啊?
挖的越细,问题越多。
最后把数据组的贺主管也叫来了,我问她:“你们是怎么做物资编码数据的?”
(因为这一段确实涉及太多太细的公司流程,就不细说了)
贺主管和我说了一个神奇的流程:“1,根据集团的发货清单(件数+面积)先找物资部创建物料编码;2,再找设计部设计清单(客户确认的清单),把物料编码和设计清单匹配对应;3,做采购订单;4,生产发货后,补录项目需求+做收货入库单;5,如果集团发货单和咱自己设计清单对不上,就创建一个特殊物料号比如叫特殊连接件,把数量和重量的偏差一股脑都堆在这个物料号名下。”
我说大姐,咱这都反了吧?咱不是应该先有设计清单,再有采购清单,再有发货单入库单吗?而且特殊物料号是什么鬼?
贺主管委屈且坚决的和我说:“领导,咱公司就这样,我也没办法。所以每次都是他们各种销售各种发货,到月末结账的时候销售部部物资部和集团那边发给我们一堆单子,我们要没日没夜的加班核对,否则耽误了集团开发票和咱公司财务部入账...那是了不得的大事,要被骂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