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他来了



    小姨住的地方是在华新路,这个对于当地人和游客来说绝对是让人称赞的地方。曾几何时,沐溪也在脑中一遍一遍的勾勒这个美好充满诗意的地方,现在她可以好好的感受这里。其实,小姨来这里也不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已经很好的融入这边的生活,她也是第一次来小姨这边。

    华新路里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听说这边的别墅都是厦门市政府为了支持南洋回来参加国家建设的华侨,而特地建成的。沐溪想这里就是个很安静适合居住的地方,悠然自得。

    出门的时候,已经十点差不多啦。在这里,沐溪也不认识什么人,她也不用担心突然遇到什么认识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走走逛逛,不用忌讳别人的眼光。走在街上,沐溪漫无目的走着,地上随处可见都是斑驳的树影,有的落在了砖红的墙上,光亮和阴影相间,是别样的味道。

    这里的生活过得很安谧,时间也很快,这不,明天就是端午节啦。这些天,沐溪也跟着小姨在忙里忙外的,但也不觉得累。早在一个月前,这里手工的肉粽店就已经开始接单准备粽子啦。今天,杨芸就在准备包肉粽,这包的是厦门当地的肉粽,是厦门的味道。杨芸手巧,当年来的时候就和当地的人学习了一番。现在,已经得心应手啦。

    好的肉粽,需要准备好的糯米、香菇、红烧肉等,用料精,烹制技术好,才会有好味道,当然也要趁热吃,才能有醇香。粽叶用的是箬叶,像厦门这边多数的粽叶用的都是外地的箬叶,市场上的箬叶大都也是去年的,因为新鲜的箬叶要到七八月才能采摘用上。买来的干箬叶需要在清水中洗过,浸泡两小时左右,这才来包粽子。

    “小姨,我这边粽叶都洗好了。”沐溪对烹饪不怎么会,所以,用料都是杨芸在忙活儿,她就选择简单的活来好了。

    “行,你放着吧。我这也快好了。”杨芸手脚利索,没多久,材料都弄好了。

    开始包了,沐溪只见小姨从粽叶堆里拈出两片粽叶,然后交叠一起,放在手中向里一弯,形成了倒锥形,接着,抄起盆里的浸泡后的糯米,一拿一个准分量,再拣起香菇,红烧肉放进去,最后盖上一点糯米,就可以收尾了,把长余的粽叶合起来,打卷,把纱线捻出来,手指灵活一转,一缠一绕,一个粽子就完工了。

    沐溪看着小姨这手艺,只觉得享受啊。这手法不比那些店里的人差,像一分钟一个。“你要不要试试?”杨芸说。

    “也好。”沐溪说。其实她也不是没看过家里人包粽的,只不过,这些年,她也愣是没学会,也是没好好学吧。

    在杨芸的指导下,沐溪也总是包出了些像样的粽子,有点形啦。不过,在杨芸包的粽子里边上放着,总有些别扭。不过,杨芸也没笑话她,只说熟能生巧嘛。

    等弄好后,杨芸说:“小溪啊,那个你爸妈今天准备从国外回来了,你看,等下,你去把这些粽子寄些过去。让他们尝尝。”

    “嗯嗯。”沐溪点了点头。比起小姨来,她妈妈没有这种巧手,所以家里每个会包粽子的人,如此一来,小姨就成了那个送粽子的人。小姨有的,她家也就有。以前,她不懂,没有粽子就没有粽子,怎么还大老远的寄来,她是怕小姨麻烦。端午,吃超市买的粽子也可以。那时,小姨就说,既然是过端午,那老祖宗留下的习俗还是要好好的留着,你们不会包,没事,小姨就多包点,又不是什么力气活儿,也不贵重。如果一家人没有聚一起,那就当是小姨的心意,自个儿做的那是外面比不上的。后来,她明白了这是家的味道,是一种牵挂。

    中午时分,一架飞机落在厦门机场。厦门,他今天终于来了。走出机场,他就看到他父亲发的消息,问他回不回来过端午。他回了句,不回了。然后走出机场,约好司机,到了他住宿的地方。

    

    

    

    


    本章完